白色烟羽的成因以及治理
“白色烟羽”
1. “白色烟羽”的成因
我国大部分烟气脱硫采用湿法脱硫工艺,尤其是石灰石-石膏法工艺。这种工艺可以使烟温降低到 45-55℃,这些低温饱和湿烟气,直接经烟囱进入大气环境,遇冷凝结成微小液滴,产生“白色烟羽”,俗称“大白烟”、“白龙”。
虽然单纯的白色烟羽对环境质量没有直接的影响,但会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困扰。环保局也经常会受到类似的投诉。因此许多配备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企业、把消除“白色烟羽”作为超低排放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调研了全国火电厂95座,涉及235台机组,在所有调研的122根烟囱中,有107根出现湿烟羽,占88%,未出现湿烟羽的电厂多采用半干法脱硫、烟气加热技术或“烟塔合一”技术。95个电厂有17个电厂被周边居民投诉,仅有2个电厂当地政府提出要求。
2. “白色烟羽”的影响因素
湿法脱硫过程中,脱硫浆液与高温烟气接触,一方面水分蒸发、增加烟气含湿量,另一方面,烟气温度降低,烟气携带水蒸气的能力降低。烟气达到饱和状态后,会携带部分小液滴。携带小液滴的饱和湿烟气经过除雾器除去部分液滴后排入大气,由于环境温度比烟气温度低,饱和湿烟气中的水分凝结小液滴、形成白色烟羽。环境温度越低、环境湿度越大、白色烟羽越长。
3. “白色烟羽”治理措施
将脱硫后的 45-55℃烟气加温到 70-80℃,可以消除白色烟羽。加热温度,与环境温度、环境湿度、脱硫出口湿烟气温度有关。
50℃的湿烟气、在 10℃的环境下、加热到 71.4℃;
50℃的湿烟气、在 5℃的环境下、加热到 86.2℃;
45℃的湿烟气、在 10℃的环境下、加热到 57.9℃;
55℃的湿烟气、在 10℃的环境下、加热到 87.9℃。
可见,在环境温度相同情况下,低温湿烟气只需要加热到较低的温度,就能消除白色烟羽。按照这个规律,可以采用“先冷凝再加热”的方法:即用凝结水先对脱硫后的湿烟气降温、再用管式气时,回收了大量凝结水,由于冷凝后的湿烟气需要加热的温度降低,减少了能耗(水析出后湿烟气的定压比热降低)。
采用湿法脱硫工艺的燃煤机组烟囱出口容易形成“白色烟羽”,直接加热法虽然能够消除“白色烟羽”,但会增加机组的运营能耗。采用“先冷凝再加热的工艺”,是治理白色烟羽的有效节能措施。

以上关于烟气脱白设备所作的介绍,希望可以帮到您,其实对于大气污染废气处理,一般是需要根据废气的浓度、产生量、废气成分、如何收集等方面进行设计。如果您有困扰的废气需要净化处理,可以随时拨打15253666108刘经理,为您提供整套废气处理方案及技术。
如果想了解更多烟气脱白资讯,请继续关注山东盛宝传热科技有限公司烟气脱白官方网站(http://www.shengbaosd.com)
X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微信号:152 5366 6165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打开微信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